您现在的位置>首页 > 医院动态>了解端午习俗,关注皮肤疾病 | 皮肤健康不打烊!

了解端午习俗,关注皮肤疾病 | 皮肤健康不打烊!

时间:2023-06-20发布来源:新乡阿克曼中医院

端午节,起源于中国,原本是上古先民择“龙升天”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后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;也有纪念伍子胥、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、重午节、午日节、龙舟节、正阳节、浴兰节、天中节等,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,端午文化在世界也有广泛影响。

端 午 习 俗

1、扒龙舟
古时盛行于吴、越、楚,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。现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。龙舟竞渡分为请龙、祭龙神、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。竞渡前一般都举行隆重祭祀仪式。过去,多祈求福佑、风调雨顺、去邪祟、攘灾异、事事如意。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。

2、挂艾草与菖蒲
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,来源亦久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。如挂艾草于门,由于艾草特殊香味,人们用它来驱病、防蚊、辟邪。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是提神通窍、健骨消滞、杀虫灭菌的药物。

3、端午食粽
粽子,属籺(hé),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传统习俗。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。粽花样繁多。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,粽形成了南北风味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、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。
晋代,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。南北朝时期,出现杂粽,米中掺杂禽兽肉、板栗、红枣、赤豆等,品种增多,还用作交往的礼品。唐代,粽子的用米,已“白莹如玉”,其形状出现锥形、菱形。宋朝,已有“蜜饯粽”,即果品入粽。明清两代,粽子成了吉祥食品,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要吃家中包的“笔粽”,谐音“必中”。
此外,端午各地习俗还有很多,如放纸鸢,沐兰汤治皮肤病、去邪气,拴五色丝线,饮蒲酒、雄黄酒、朱砂酒等等。

其实,端午节前后也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,这也是为什么挂菖蒲艾叶驱虫、艾叶煮水沐浴、“沐兰汤”等成为端午流传已久的习俗的原因。那大家需要注意的易发皮肤病有哪些呢?

端午节前后易发皮肤病

真菌感染类皮肤病

发病率高、具有传染性、易复发或再感染。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,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,就容易发生癣病。夏季如花斑癣、手癣、足癣、股癣等癣类是真菌性皮肤病最常见的一种。


皮炎

盛夏时节,造成皮炎的情况常见的有三种:由于紫外线强烈造成的日光性皮炎;由于天气闷热出汗造成的接触性皮炎;还有一种是虫咬皮炎,常见于身体裸露部位,因虫咬或刺毛虫的毒毛刺伤所引起。


脓疱疮
一般儿童容易发作,而且具有传染性,常有接触性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。夏季湿热的环境最易使引发脓疱疮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滋生,并浸入皮肤进行繁殖,造成该皮肤病的发生。

端午看专家 皮肤健康不打烊


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市民在节假日能够正常看诊,保证患者在长假空闲时同样能获得及时、贴心、权威的诊疗服务。